病例分享 | 29例宫颈肌瘤手术方式临床分析与讨论
通过回顾29例宫颈肌瘤,分析不同的宫颈肌瘤选择何种手术方式最佳。
方法:通过搜集2016.1月2019.10月我院收治的29例宫颈肌瘤,对位于不同部位、不同大小的肌瘤选择的术式及结果进行评估。其中,4例悬吊于阴道内宫颈肌瘤行摘除术,14例阴道部肌瘤行宫腔镜手术,11例阴道上肌瘤行经腹、腹腔镜手术。
结论:宫颈肌瘤手术因肌瘤大小、位置而不同,选择最佳手术方法可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。
作者:傅钰
本文为作者授权医脉通发布,未经授权请勿转载。
宫颈肌瘤是生长在子宫颈的肌瘤,约占子宫肌瘤10%。宫颈肌瘤向阴道内生长称宫颈阴道部肌瘤,向盆腔生长,称宫颈阴道上肌瘤,也可有混合型。宫颈阴道部肌瘤向阴道内生长时,若影响性生活可被早期发现,妇检见宫颈口移位,仅可触及宫颈,不能暴露。且由于肌瘤生长部位不同,使宫颈宫体变形,膀胱、直肠、输尿管移位,手术难度增加。我院采用术前检查,根据肌瘤大小、类别采用不同的手术途径及手术方式,成功切除了肌瘤(子宫),防止了术中、术后严重并发症发生。现将我院29例宫颈肌瘤报告如下。
资料与方法
一般资料
2016.1月2019.10月我院共收治宫颈肌瘤29例,平均年龄45岁,肌瘤平均直径5.4cm;其中,宫颈阴道部肌瘤18例,平均直径2.9cm,行摘除/宫腔镜手术,宫颈阴道上部肌瘤11例,平均直径7.9cm,行经腹/腹腔镜手术。肌瘤大小根据术前检查估计,经术后测量证实。
诊断
根据子宫肌瘤临床表现、妇科检查、B超、诊断性刮宫、必要时结合CT、MRI进行诊断。
术前准备
①肠道准备;②备血;③术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;④必要时输尿管插管,髂内动脉结扎止血。
手术
≤5cm悬吊于阴道内的肌瘤,经阴道直接切除和(或)结扎根蒂止血;
≤5cm向阴道生长位于肌壁间肌瘤,宫腔镜直视下切除肌瘤,电凝止血;
≥5cm阴道级阴道上肿瘤,行经腹/腹腔镜手术,术中直视肿瘤,切开包壁,将瘤核挖除缝合瘤腔;
≥10cm巨大肌瘤,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,暴露肌瘤,切开包壁,先将瘤核分割取出,后切除子宫。
结果
表1. 不同肌瘤按手术方式分组比较(均数±标准差)
备注:“”为数据不符合正态分布,不具有统计意义;其余数据,使用SPSS计算,K-S检验,sig值>0.05,即其余数据符合正态分布,具有统计意义。
讨论
宫颈肌瘤除悬吊于宫颈易被早期发现,阴道上肿瘤多向底生长,压迫盆底器官使其移位,故术中止血、分离输尿管困难(分离输尿管困难时,可行输尿管插管,便于术中探查和分离,避免损伤)。
术前诊断是手术成功关键,可协助制定手术方案。
术前评估
①宫颈阴道部肿瘤:≤5cm,向阴道生长,可行阴道切除或宫腔镜手术切除;≥5cm,向盆腔生长或充满盆腔需行经腹/腹腔镜手术,必要时腹部-阴道联合手术。②阴道上部肿瘤,应行经腹/腹腔镜手术,必要时腹部-阴道联合手术。
手术,由表一可得出以下结论
①肌瘤直径≤5cm,悬吊于阴道内肌瘤选择摘除/宫腔镜手术,手术时间短,创伤小,难度小,抗生素使用时间短,术后愈合快,住院天数短。
②肌瘤直径5-10cm,阴道上肿瘤,选择经腹/腹腔镜手术,住院时间长;根据患者年龄,肿瘤部位,单发或多发选择是否保留子宫,先挖除瘤核,瘤腔填塞胶,缝闭瘤腔,再行下一步手术,为避免术中出血多,可于肿瘤取出后,宫体注射缩宫素促进子宫收缩。
③肌瘤直径≥10cm,巨大肿瘤,手术时间长,术中出血多,抗生素使用时间短;经腹子宫全切,先取出瘤核,恢复子宫解剖结构,再切除子宫。
注意,因肿瘤生长时间长、体积大,常压迫输尿管、子宫血管使其移位,故术中应仔细解剖,先沿输尿管隧道将其分离悬吊固定,再探查子宫动脉位置,将其结扎止血,若子宫动脉探查困难,也可在肌瘤或子宫切除前先行髂内动脉切除术,该术有60min时间可结束子宫手术。